用化石燃料本身並無問題,化石燃料亦只是碳循環的一種,我們不燒石油都會去燒柴,所謂碳循環,大自然就用植物將二氧化碳變成碳,動物將碳變成二氧化碳,人類用火的過程並不算自然,但燃燒的過程都是將碳變成二氧化碳,動物性十足,問題係人類一次過燒太多油,加上人類活動令植物減少,固碳速度低於排放速度,解決方向有兩個,提高固碳速度同減低排放速度
提高固碳速度方法很簡單,增加植物的量或生長速度就可以,只是駛錢又冇回報的關係,冇人願做,冇人做咁我做囉,方案就一早有了,保佑我快d發達早d行動囉
減低排放速度就是現家好流行的新能源,新能源比如有地能,水能,風能,太陽能,原子能,當中原子能最多工夫,原料唔可以再生,其實本身並冇利用價值,反而核電廠的存在在軍事上係一個強力的表現,政治目的遠大於實際作用,排除了原子能,其他風能,太陽能,地能,水能都叫再生能源,將來有冇人研究其他磁能,幅射能,生物能就唔知啦
其實味皇應該幾擅長設計發電機
人人一窩蜂去研究新能源自然係好事,研究百花齊放咁先可以促進環保進步,其實一早人們就應該研究,只係油價問題影響研究的資源投放,萬惡的金錢!對科技係好事,但投資者在此過程一定損失慘重,就好似科技泡沫一樣,因為新能源也是泡沫
知唔知科技行業有一個著名的"摩爾定律",晶體集成度每18個月翻一翻,售價也會下降,放在新能源上也能適用
地能,水能,風能,太陽能四樣:
地能只能用在火山活躍地區,選址有限制,地方偏僻,不過電廠設計非常簡單,只需將火電廠稍作改造就可以,但電廠選址通常都是國家保護區,根本沒有投資者進入的餘地
水能已經利用左好耐,主要用在河道上,用在海上的有潮汐能同波浪能,以我的設計,潮汐能只能在海灣方能達至最高較果,而且一日只能發4次電,而且浪費左個海灣,專家設計的亦唔會好好多,波浪能的設計簡單,但單體發電效率低,鋪電線麻煩,而且唔一定抗暴風雨,總體來說,水能利用共通點是選址有限制,地方偏僻,初期投資大,易受特殊天氣破壞,投資者可以買到設備製造商的股票,競爭不大反而可以賺到錢
風能的利用方法唔多,我搲穿頭皮都係得扇葉同帆兩個方法,科技簡單就唔易淘汰,國內生產扇葉同電機的公司僅得一兩間,應該可以賺大錢的,但國外一樣有同樣的公司,因此一定要同時祭出貿易保護政策先得,姑且中國要發展自有技術,買國貨是必要的,基本上能不能賺到風能錢要寄望政策
問題就出在太陽能上,我們可以同時看到有幾種完全不同技術的太陽能設備,有太陽能板,太陽能膜,太陽能藻,太陽能菜,太陽能灶等,發電效率都只有幾十%,購買該等上市公司股票,並不一定賺錢,因為持續投入研究資金大,客戶新時興,最重要的是公司努力研究的技術,隨時會比其他唔同原理的更佳技術一下消滅,比如太陽能藻的發電效率只有10%,但成本只有其他的1/4,咁其他公司就即刻執粒,又比如太陽能膜的發發電效率提高到50%,咁其他20%的產品就冇人買,如果10%的減價,20%的有冇人買又一件事,科技係進步左,但荷包又扁左,太陽能板作為新式建材係唔錯既,但要成日抹,純粹發電又不及太陽能膜,因為太陽能膜可以做成氣球飛艇的表面材料,但陽能灶的成本又平得多,各種技術基本上在無序競爭,好似我都有個太陽灶方案可以同時產生淡水,電力,糧食,固碳,雖然選址要指定摩洛哥也門呢類地方,但都叫有替代方案,成本又唔高,科技咁容易取代,証明佢地係新興事物,唔適合投資
"摩爾定律"的生效源自不斷投入的研究資金,即係唔知邊過講的"創造性毀滅",例如郵局就係因為internet的原因而衰落的,當一個行業越多人研究,越不值得投資,反而最簡單先可以長期賺錢
或者說,開個倉鼠農場,逼班倉鼠成世跑輪發電,跑死賣比肯德鼠攞去炸,雖然唔人道,但只要成本足夠低,根本唔會有人研究其他能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