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一個非常古典的問題,出面亦有很多標準答案,而味皇今次打算用非典型的方式,把人類的行為量化說明
直接說結論,有錢人同窮人的差別在於掌握的財路管道,或者說是水喉的粗幼
假設有A,B,C,D四條友,每人都有100萬的情況,通漲率3%,A有回報1.5%的管道,B有3%,C有6%,D有15%但成功率得一半
A因為只有1.5%的門路,而通漲有3%,因此把錢投進去是硬膠的,今日的錢比明天更有用,這個社會非常黑暗沒有前途,而得出現在重於將來的觀點,A可能察覺到呢點,因此把資金用於消費,享受苦短的青春人生,A的做法是有務實的事實根據,並不是輕率的行為
B因為有3%的門路,而通漲有3%,因此把錢投進是可以抗通漲的,基於積谷防飢的傳統,B會把閒錢都投進去,由於賺一蚊多一蚊冇人食會左佢,B因而得出多勞多得的觀點,所以努力工作,留下的錢最終用於養老,B的做法乎合良好公民的定義,應加以讚美
C因為有6%的門路,6%代表甚麼呢?如果100萬25年按揭3厘計算,年供57000,即5.7厘,C不但把自己的錢全推進去,還去借銀行錢借其他人錢,全都訓入去,C消費好少,目的是為了慳錢再投入,一段時間後,最終C的回報額將超過自用合理的程度,C的做法令利益最大化,合乎人性
D因為有15%的門路,但成功率得一半,因此有50%人怕失敗而放棄,去馬的25%人取得15%正回報,25%人取得15%負回報,C富有冒險精神,社會需要他
A的是定存,B的是買樓買債買籃籌,C是買劏房外國樓同REIT,D是做生意,而有本錢的A進化成鍵盤戰士,B進化成中產戰隊,C進化為蛀米怪人,D進化成禿頭
那麼ABCD沒有本錢,或者有錢變冇錢的情況又如何?
A即使有1.5%的門路,但冇錢冇得投,就算有都唔會投咁膠,既然留黎冇用,都係食曬佢,出糧月月清
B使有3%的門路,但冇錢冇得投,但B一邊打工一邊儲,積蓄慢慢提高,改善生活
C因為有6%的門路,因此打工做都唔停,一邊節衣縮食,一邊賒賒借借,過一排忽然返身
D因為有15%的門路,但成功率得一半,因此有50%人怕失敗而放棄轉打工,去馬的25%人借人錢賺到返身,25%人失敗走佬
以生活質量來說,A初段是最好的,因為已經最好,所以冇得再好,而習慣了高與生活後,生活質量會漸漸下降,因為生物都具有適應性,習慣"好"以後同未來程度的"好"就不能滿足,但少量的變差卻立即感受到,用圖表表示就是一條向下的滑梯,人生好像由光明走向黑暗,至於生活態度無論佢有錢定冇錢,都是同一態度
B初段生活質量普通,後來在工作年齡期間自力改善,失去工作能力後就轉食谷種,由於交租樓的回報率在其投入範圍,因此他們一般有自住樓,用圖表表示就像是一小山丘
C初段生活質量最差,不過正是由於差,才顯得有進步空間,他們會高唱明天會更好,然後做著最HEA的工或者拿最低工資的人工,人生好像由黑暗走向光明,用圖表表示就是一條向上的滑梯
D做生意的成功率同其項目(回報率)及實行力(成功率)有關,反正就是唔係英雄,就做烈士,用圖表表示就是下一步唔知畫谷定峰
簡單地說有錢人同窮人的差別,父幹當然很重要,但主要的是他們掌握的回報管道,只得1.5%的話,你成世都要老婆拉龜,你即使很精明,但腦細胞都不會用在同投資有關的地方,而是用在生活的方面,如果有3%的話,你可能會唔抵得租樓而買自住樓,過著中產的生活,但腦細胞用在工作的方面,適當時候才想到投資(例如比經紀SELL果陣,例如到中年果陣),只有當你佣有回報率超過一定水平的財路時,你才能跳出手停口停的框框,才有實施財技的可能,這個管道的粗幼就是一個入場門檻,讓你的腦細胞轉移思考方向的門檻,就算你冇米,但管道沒有消失時,你依然會有信心返身,所有人的行為都是理性及經過深思熟慮而作出的,走向位置出現分歧完全是因為掌握的管道粗幼分別,正如筲箕一樣
做生意的話,成功需父幹,人的智慧增加的成功率遠不如父幹增加的多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