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6月30日 星期二

成功的公司

我不直接指出香港有邊間荀野,一黎唔想講錯比人話,二黎自己出過力賺的先馨香

下面舉一些成功例子:

WD-40,潤滑油缺點係成份過於簡單用量有限,但相對潤滑油不用投資進行改良,幾十年的設備用到現家都未過時,在行銷上,WD-40非常成功,在超市中有賣的,WD-40係唯一的選擇,因為WD-40質量好,包裝靚,而且最先打入外國市場,結果消費者用慣左

紅牛,邊條友咁無聊發明紅牛架?最初係係藥房度賣的,同樣紅牛有成份簡單的缺點同投資少的優點,行銷上,紅牛比其他對手打更多廣告,廣告的成本是同銷量成反比的,紅牛的廣告成本比人低係因為佢比其他人更早打入市場,銷量有優勢的同時再用廣告加強優勢

杜雷斯,賣包皮基本唔駛成本,少少膠就得,加d香精又有新花樣,要整嘅人人都可以整到,膠手套都有5隻手指啦,杜雷斯成功的原因又係最早進入市場兼同人洗腦

日清,第一個發明發水炸面的公司,又係成本低易比人取代的產品,但同樣係消費者一早食慣左,所以賣得比人貴

中華牌,一講中華牌就會令人想象用火柴點著支鉛筆放入口食的情景,雖然鉛筆唔係用黎食的,中華鉛筆幾十年歷史,包裝同質量都沒有提高過,明明係簡單又冇前途的產品,一樣可以獨市賺大錢

我想說的是,創新並非賺大錢的必要條件,最好的公司都是賣白痴產品,因為產品夠白痴,所以先可以將所有資源用於同消費者洗腦,要賺大錢真正的條件係時間差,最早進入市場的公司除了在財力上佔優外,仲有個優勢--消費習慣,消費習慣可以令同樣水平的競爭者在銷量上處於下風,由於打廣告的成本是同銷量成反比的,銷量大的公司可以用更少錢達到洗腦效果,因而產品成本較低,而銷量少的競爭者打同樣的廣告時,產品成本較前者高,最終因前者毛利率比後者高,因而有更多錢打廣告,對於簡單的產品,質量差別不會太大,影響銷量的主要係消費習慣,特別係飽和市場,競爭者為了佔領市場,產品單價更必須低於前者,造成財力差距拉遠,結果執輸行頭慘過敗家

要打破壟斷,有兩個前提:  1.市場未飽和  2.競爭者的財力一開始佔優 

市場飽和的情況下,如果競爭者的財力一開始佔優就可以以本傷人,低訂價多廣告,增加市佔率,如果前者應戰的話,會封殺競爭者的渠道,競爭者反擊收買對手的通路,銷貸成本增加,最後前者減價應戰,產品單價就會越殺越低,如果其中一方未能立即倒下的話,消費者就會習慣低價,最後產品將不能提價,因而毀掉了整個行業,晶片業就是一例

市場未飽和的話,競爭者在市場飽和之前可以得到發展形成勢力,最終如果勢力明顯差別(15%)就會有合併,如果勢力相近(30%)就會出現商會,形成聯合價格操控體制

投資時,留意兩個前提會很有用,可樂在飽和的市場(美國)在財力上佔優,加德士在飽和的市場(香港)形成聯合價格操控體制,格力在不飽和的市場(中國)在財力上佔優等都很有利用價值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